[7]大明皇陵:明太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墓,建于洪武二年至十二年(公元1369—1379年)间。该陵外城为夯土所筑,内城为砖筑,坟丘呈方形覆斗式,在内城后部中央,其前建享殿。神道上的金水桥前西侧立有皇陵碑,东侧立有无字碑。后来朱元璋之兄、嫂、侄亦附葬(后死者之棺附葬于祖坟内)在此。
[8]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2月,朱元璋诏立皇陵碑,由翰林院侍讲学士危素撰写,为散文体。但文成后,朱元璋以“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故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4月为皇陵新建享殿时,御制碑文一本,为韵文体,“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第十五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
岁月如水,往事如烟,秦陵陪葬坑的发掘潮涨潮落。时势的造就,政治的磨难,事业的追求,人生的沉浮,是非功过任人评说。有道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且让历史记住他们的姓名,是感怀,也是纪念。
廿年无限情
文物,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实物遗存,无论它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乃至于当时它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还是帝王贵族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了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绵延不绝的生存、繁衍、奋斗、发展的历史,以及历代先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因而,它的价值和对人类的启迪作用是永恒的。人们可以对历史长河中的某一段途程和某些人物作出不同的评价,但是,反映这段历史文物的价值并不受人们对历史评价的影响和限制,都是全民族乃至人类保护、研究和利用的珍贵历史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