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的时间不长,大致就介绍了一些自己的创作情况。正如他所说,他的这种创作,在西安本地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但在外地,名声却还是很大。比如,据我所知,在《开卷》营造的圈子里,先生是重要的人物;又比如,几年前我就在《文汇读书周报》、《旧书信息报》等报刊上常能看到他的名字。于长安城来说,应算是墙里开花墙外红的人。他原名李高信,后用笔名高信,因而有人称他李老师,也有人称他高老师,不过他确实曾用原名发表过作品。他的文字很朴实,正如给人的印象,也是一位朴实的先生。在后来的闲谈中,他说对那本《常荫楼书话》自己不是很满意,书名是编辑加的,自己的文字还达不到“书话”的标准,如果他来取书名,肯定不取“书话”二字;另外,这书的排版也不好,没有新出版的《书房写意》让人感到舒服。购得先生一本《书房写意》,先生签名留念,题写“理洵同志教我”,我真如坐针毡。
见到几位书友,文川先生,他的藏书票确实作得好,做着文化产业,我们在网络世界里是很熟悉的,经常到他那里串门。他有意编写一本一九四九年以前写作的现代作家、文人墨客有关西安记忆方面的散文集子,倒和我想在了一块儿,我告诉他《西安日报》似乎近来就做着这样的工作,他说他是知道的。他收集到的文章现在大致有七、八篇,我也曾经留意过这方面的资料。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相比,西安这方面的出版物是欠缺的。很容易就认出了吕浩,他在北京编《书脉》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西安人。《书脉》是一本不错的民间刊物,类似于南京的《开卷》,是很有品味的,只可惜现在停办了。吕浩曾经给我寄过一本《书脉》。他对西安乃至全国各地的图书市场情况是十分熟悉的,我和他开玩笑说,看他的文章,才知道西安的背街旮旯里还有一些旧书店,他说他几年前就骑着单车在长安城里到处寻访哪。他购得《书房写意》二十余册,请高信先生签名,然后寄往全国各地的朋友,我知道,他的书友朋友们都喜欢签名本,经常在网上晒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