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单元,讨好型人格。这个问题其实不止是现代社会,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往前数《家有儿女》还有这种片段呢。 只不过小莫的问题,作为看官,也的确觉得很不舒服。在工作中,同事们无视他,聚餐换地方都不跟他说。但是又想“利用”他的“老好人”性格,让他帮自己做工作。 这样的确是过分了。但是在职场里,依旧有很多这样的人,并且深陷这样的“人设”——讨好型人格。 那么现在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从讨好型任何的对面去看,为什么别人会这样对待小莫。 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印象包括很多,其中就有小莫给人的感受。虽然剧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小莫跟同事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但是有小莫和托尼的“故事”。 托尼看到小莫以后,一步步在试探,先从简单的普通洗发水换成高档洗发水,然后升级小莫的诉求,本来只是洗头发、做造型,结果变成剪头发、烫头。 在这一步步试探中,小莫并没有拒绝,所以托尼又继续得寸进尺,推销套餐。 小莫终于觉得超出自己真实诉求以后,拒绝了。但是托尼却说,我都给你用了高级的东西了,你突然说不整了,我是打工人,老板要扣工资的。 小莫一心软,再加上他不会拒绝别人,再加上托尼一直在“进攻”,所以小莫还是花了5000元办卡。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就能见微知著一下,小莫给同事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好欺负”。然后同事让他帮忙的时候,他不好拒绝。 从第一印象和第一件事上,基本上就确定了人和人相处中的从属关系。代入一下同事的思想,这个人挺好说话,让他干啥他都干,别人都找他帮忙,那我让他帮我一次也没什么。 这种事情,在办公室里,就会引起围观效应,久而久之,小莫这种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他一旦拒绝,跟他自己给自己设立的人设不符,也和大家对他的影响不一样。欺软怕硬和抱团,是在群体关系里不可避免会存在的。 小莫不仅仅是讨好型人格,在聚会他扑空以后,第二天上班还给大家买奶茶,借口自己有事情没能及时去,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价值设定,是以别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换言之,他觉得自己的价值,仅仅是“使用价值”。 别人用得到自己,哪怕不情愿,也还是委屈自己去做。而自己本身的感受,排在了后面。 就是自我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本来已经洗好手了,但是看到有同事进来,为了避免尴尬又接着洗手。 他分不清人际交往的界限。本来应该拒绝的事情,他做不到。本来应该昂首挺胸的事情,他还是做不到。 小莫这样的困境,往专业方面靠拢,就是讨好型人格,其实站在小莫对面的人,又何尝不是道德绑架? 不知道下面的话说的对不对,但还是想说,从来都不需要合群,合群从来都不代表正确,独立人格是必要,合群只是选择。 我们都理解人是群居动物,需要认同,也是天性。但是从绝对意义上讲,没有人能绝对一直依附于别人生活。一旦别人对你的评价体系崩掉以后,讨好型人格又该怎么活呢? 其实跟小莫一样,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会讨好别人、不会拒绝别人,明知不好但做不出改变。这里面因素很多,比如就包括,在社会关系中,权衡利弊后的表现。 小莫这么做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害怕拒绝后更加被孤立。 那么这个问题的内核,就是个人价值的确立,你是选择由别人确立你的价值,还是由自我确立。 这个问题还受到从小到大的各种环境、背景,的确是很复杂的。 所以女心理师这部剧目的不在于治病,而是要让大家意识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家平时也都有感触,只不过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麻了。 不是不想改变,而是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所以女心理师挺有代入感,但是也仅仅是有代入感了。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不同,生理问题靠药物可以解决,但是心理问题,只有自己能够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