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丘特切夫还通过把哲理思想完美地融合于美妙的自然景物之中来形成诗歌的双重结构。这类诗, 往往表面上但见一片纯美的风景, 风景的背后却蕴含着颇为深刻的生命哲学。如《在那夏末静谧的晚上》:
在那夏末静谧的晚上, /夜空中的星星淡红微吐, /田野身披幽幽的星光, /一边安睡, 一边悄悄成熟……/它那无边的金黄麦浪/在夜色中渐渐平静, /这柔波镀上月亮的银光/闪着如梦的一片晶莹……(曾思艺译)
乍看, 这仅仅是自然风景的朴实描绘(表层结构), 然而在这短短的八行诗中, 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思想(深层结构):这是一片普普通通的田野, 在幽幽的星光下, 已不见白日的劳作与匆忙, 更不见阳光的热力与明媚, 在这七月的夜晚, 它静静地安睡着。然而, 这人类生命的源泉——粮食的诞生地, 并未停止生命的进程, 它一面安睡, 一面在成熟中。人们辛勤劳动所培育的生命, 已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它随时间的进展而时刻成长着。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到生命的顶点, 也看不到它的运动, 但自然和历史却隐藏在表面下一刻不停地向前运动。这不仅是对人的劳动、人与自然那平凡而伟大的日程的赞颂, 而且是对世界、自然、历史、生命的某种深刻的哲理把握!这类诗在丘特切夫的诗集中俯拾即是, 最著名的有《紫色的葡萄垂满山坡》《恬静》《山中的清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