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千真万确的故事,当时身边的人并不肯直接告诉我。我只知道人们一提起了徐太傅,总是流露了很有希望的神情。我也记得从徐上台起,紫禁城又门庭若市,紫禁城的谥法、朝马似乎又增了行情,各地真假遗老一时趋之若鹜。至于和徐世昌的来往进展,师傅们却又语焉不详。有一回陈宝琛在发议论中间,以鄙夷的神色说:“徐世昌还想当议政王,未免过分。一个‘公’也就够了。”
又有一次说:“当初主张以汉大臣之女为皇后,是何居心?其实以清太傅而出仕民国,早已可见其人!”
从陈宝琛说了这些话后,紫禁城再提起徐世昌,再没有过去的那股热情。我记得陈师傅把徐称做贰臣也是徐做总统末期里的事。总之,紫禁城对徐世昌的希望是逐渐淡下去了。
会贤堂饭庄以后的情形,我始终不明其详。但是事情也是很明显的:徐世昌上台一年后,他自己的情形就很不如意,自从北洋系因冯、段摩擦而分裂为直系皖系后,奉系崛起于关外,吴佩孚在中原自成势力,徐已无力凭其北洋元老资格驾驭各方,何况段祺瑞从他一上台就和他摩擦,次年又发生震动全国的五四学生运动,北洋政府更成了众矢之的。在这样的情形中,徐太傅即使复辟心愿有多高,对清室的忠顺多么让陈师傅满意,他也是无能为力的了。
尽管徐太傅那里的消息沉寂下去了,然而紫禁城小朝廷对前途并没有绝望……